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执行《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时间:2024-06-26 20:42: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2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执行《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工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执行《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
工商局



一、根据《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的企业名称为企业的法定名称,在核发营业执照后方可使用,受国家法律保护。
二、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后,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同行业企业不得重名。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不得重名。
三、企业名称应由字号、所属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等部分组成。为保护企业名称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企业名称前应冠以行政区划名称(如北京市海鸥贸易公司)。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名称前可不冠行政区划名称。
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独资子公司可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字样。
经过批准,以行政区划名作为字号的(如北京汽车配件公司),其名称前可不再冠行政区划名称。
四、经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因被冒用,发生对名称的侵权行为时,被冒用方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诉,要求冒用方停止使用冒用的名称,造成经济损失的,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五、企业只得使用一个名称。因特殊需要使用两个名称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机关批准,向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全国性公司使用两个名称的,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机关批准,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一般应在同一营业
执照上注明第一、第二名称。第一名称为法人的正式名称。第二名称发临时营业执照的,其资金不得重复登记。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申请名称时,除中文名称外,也可以申请登记外文名称。
六、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后,无特殊原因在一年以内不得变更。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预先申请登记名称,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后,一年以上不开业的,其名称自然失效。
七、企业名称不得冠以党政机关(包括工会、青年团、妇联)名称。现已核准登记,冠以党政机关名称的劳动服务公司可暂不变更其名称。
八、冠“分公司”名称的,必须有隶属的上级公司机构,方可准予登记。
凡采取松散的挂靠形式的,其挂靠的分公司不得冠以总公司的名称。
总公司所属分公司的下属企业不得冠总公司的名称。
九、使用“中国”、“中华”等字样为企业名称的,必须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机关批准,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
凡全国性公司与各类企业组成的联营企业,不得冠用全国性公司名称,应另行申请登记名称。
十、凡冠以省名、自治区名,而不冠以市名或县名的,必须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授权机关批准,由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
全国性公司的分公司的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
十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拒绝任何不适宜的名称的登记。已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在六个月内,因其与已登记的企业名称混同或近似等原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责令其进行变更。
十二、生产民用产品的军工企业申请登记时,必须使用对外名称,其名称不得以数字代称。
以数字序列作为企业名称的(如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应按有关条件准予登记。
十三、同行业企业名称发生争议时,凡符合本规定申请登记程序的,按申请先后的顺序处理。不符合本规定程序的,其名称应撤销。根据对名称的审批权限,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分级裁定。
十四、企业名称可以做为工业产权进行有偿转让。企业名称既可以单独转让,也可以与业务一起转让。经企业主管机关批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转让方可生效。
十五、现有企业名称不符合本规定的,应逐步进行清理整顿,具体方法、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安排。
对已经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使用“中国”、“中华”等名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办法,限期清理整顿。对历史上已经形成,没有争议,不发生重名的(如中国书店、中华书局、中国照相馆等),可不变更其名称。今后,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未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不应再批准此类企业名称。
对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冠以国名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可不变更其名称。
十六、对使用未经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或擅自变更已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未经核准登记和擅自变更的名称。



1985年6月15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公布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名单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公布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名单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外经贸贸发[2001]6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外经贸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配额许可证事务局,有关外经贸企业:

  为规范燃料油的进口秩序,完善经营管理,按照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进口商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外经贸部根据申报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力及各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对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进行核定并公布(名单见附件)。

  二、核定公布的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开展燃料油的自营或代理进口业务。未经外经贸部核准公布的企业不得从事燃料油一般贸易进口经营业务。

  三、外商投资企业因生产自用所需燃料油可以自行组织进口或者委托上述核定企业代理进口。

  四、经核定公布的中央外经贸企业,其下属法人企业如确有开展业务的实际需要和经营能力的,由中央外经贸企业报外经贸部,经外经贸部核准备案公布后,可开展燃料油进口经营业务。

  五、外经贸部已公布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自用燃料油进口经营备案企业继续有效,但严格限于从事特区内自用燃料油的进口经营业务。

  六、各有关发证机关应严格按照本通知及外经贸部其他关于核定公司经营管理的规定发放燃料油进口许可证。无进口经营资格的企业不得作为对外成交单位,海关不予放行。

  七、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同时,外经贸部《关于公布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名单及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外经贸管发第525号)、《关于公布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补充名单的通知》([2000]外经贸管进函字第308号)停止执行。经营资格复核末通过的企业在本通知发布之日前已领取进口许可证、进口计划证明的,须在2001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各单位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外经贸部。

  特此通知。 

  附件: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名单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附件

燃料油进口经营企业名单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

  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

  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中艺华海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

  光大石油天然气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华能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中国北京国际经济合作公司

  天津机电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山西省天利实业有限公司

  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

  大连金阳进出口有限公司

  吉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

  中化黑龙江进出口公司

  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物资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江苏省燃料总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金属材料公司

  浙江省迪达进出口有限公司

  宁波宁兴集团公司

  安徽省化工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国(福建)对外贸易中心集团

  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对外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华青进出口有限公司

  青岛益佳经贸实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河南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湖南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物资进出口公司

  广东省华广轻工实业有限公司

  珠海经济特区物资总公司

  广东中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华泰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深圳市永骏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石油公司

  深圳市中油通达石油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尔科技电讯有限公司

  深圳市石化油品保税贸易有限公司

  广西化工进出口公司

  海南中通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

  重庆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

  贵州省外贸进出口公司

  云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集团公司

  新疆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噶尼喀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坦噶尼喀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噶尼喀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的决议

(1963年2月25日通过)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噶尼喀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噶尼喀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噶尼喀共和国政府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以及发展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根据互相尊重民族文化的精神,决定签订本协定,条文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共同协商有关双方教育、科学、文学、医药卫生、宗教等方面的代表团和人士的互相访问。
第二条 缔约双方将共同协商有关双方艺术团和艺术表演家的互相访问和演出。
第三条 缔约双方将共同协商有关双方体育界人士和体育队互相访问和进行友谊比赛。
第四条 缔约双方将共同协商有关新闻传播、广播和影片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并鼓励上述方面的代表团和人士互相访问。
第五条 缔约双方将共同协商拟订一个可为双方接受的关于交换留学生的方案。
第六条 缔约双方将共同协商交换文化、艺术和其他方面的出版物、艺术品、幻灯片、唱片、录音带等;交换各种图片、文化艺术展览及电影放映;互相推荐各自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供对方翻译、出版。
第七条 缔约双方为实施本协定,可自本协定生效之日起在每年底提出各自对下年度执行计划的建议,并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第八条 本协定将由双方政府批准并自交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批准书将尽早在达累斯萨拉姆交换。
本协定自交换批准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并将在期满后继续有效。如果缔约任何一方政府在事前六个月以书面通知另一方政府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在三年期满时或期满后任何时候终止。
本协定经缔约双方同意后可以修改。
本协定于1962年12月13日在达累斯萨拉姆签订,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坦噶尼喀共和国政府
全权代表 全权代表
朱光 南格万达·西贾奥纳
(签字) (签字)
注:这个协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于1963年3月8日批准,坦噶尼喀共和国总统于1963年4月27日批准。协定自1963年6月14日起生效。
相关文件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噶尼喀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