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聘任委员会章程(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7-05 00:48: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5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聘任委员会章程(试行)》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聘任委员会章程(试行)》的通知
1996年1月10日,文化部

根据文化部党组关于实施《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布局结构调整及考评聘任的总体方案》的决定,现将《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聘任委员会章程(试行)》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附: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聘任委员会章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以下简称中直院团)岗位聘任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各院团设立聘任委员会,负责对取得应聘资格的各类艺术专业人员及本院团中层以下演职员工进行岗位考核、聘任。
区别不同领导体制,聘任委员会接受院团党委、行政负责人或艺术负责人的领导,按照《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布局结构调整及考评聘任的总体方案》及有关规定,通过考核,确认各院团应聘人员的岗位聘任资格。
第三条 聘任委员会的工作目标是通过综合考核,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各类人员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水平,为各院团的人员优化组合、人才资源的合理配备提供客观依据,以保证院团建立起科学、合理并符合艺术规律的人员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章 组 织 机 构
第四条 聘任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委员一般为十至十五人,其中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二人。主任委员根据不同领导体制由院团党委书记或院团长、艺术领导担任。委员由群众公认的作风正派的专家、党政领导、有关中层机构负责人组成。委员人选一般应在一定形式的民主推荐、协商提名的基础上产生,经院团党政领导集体研究决定,报文化部人事司备案同意后,即应确认受聘。
聘任委员会实行主任委员负责制。主任委员领导聘任委员会的工作,副主任委员协助主任委员工作。
聘任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根据单位的情况,可任2—4年。因工作需要调整的,应报部人事司备案同意后进行。
第五条 聘任委员会组织应聘人员的岗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认其上岗资格并将获得上岗资格的应聘人员名单按规定程序报院团审批,批准后方可办理聘任手续。
第六条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团长负责制的院团,其聘任委员会的工作对党委负责,岗位考核结果须报党委批准,由院团行政领导聘任。
第七条 实行院团长负责制或艺术领导负责制的院团,岗位考核结果须报院(团)务会议或艺术领导批准并须征得院团党委同意,由行政领导或艺术领导聘任。

第三章 职 责 范 围
第八条 聘任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组织实施本院团各类应聘人员的岗位考核、评审;
(二)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拟定岗位考核办法和测评方式;
(三)发布有关岗位业务考核、监督管理的办法和规章;
(四)发表考核意见,确认应聘人员的岗位聘任资格;
(五)审理复议有关岗位考核聘任的申诉事项;
(六)提出免考人员的岗位安置意见;
(七)行使有关文件规定的职责和院团领导交付的其它职责。
第九条 聘任委员会应对考核中的具体意见严格保密。委员对考核意见没有解释的义务。
第十条 聘任委员会定期应向文化部人事司提交考核聘任情况的书面工作报告。

第四章 工 作 程 序
第十一条 聘任委员会负责对本院团岗位考核聘任的办法、日程、进度、标准、方式以及依照有关文件规定的重要事项等提出工作方案,同时须根据院团的具体情况与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报本院团党政领导或艺术领导批准,并报文化部人事司备案。
第十二条 考核前,院团负责人应向聘任委员会报告本院团的机构、编制、岗位状况、岗位职责要求、受聘待遇、聘任条件、聘期、目标任务、聘任方式、聘任顺序以及解聘、辞聘条件等内容。
第十三条 对应聘人员进行岗位考核时,与会委员不得少于9人。考核办法可由各院团按照有关规定自行酌情制定。
第十四条 聘任委员会通过召开评审会议的方法,集体审议应聘人员岗位考核的情况。在认真评议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通过后,方可确认应聘人员的岗位聘任资格。确认的上岗人数须严格控制在该院团岗位编制数内。
未出席评审会议的委员不得请人代理或补充投票。
第十五条 聘任委员会应定期向本院团领导写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一)应聘人员业务考核情况;
(二)应聘人员综合表现的评价;
(三)确认应聘人员是否具有上岗资格;
(四)免试人员岗位安置意见;
(五)委员应到、实到人数及表决结果。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聘任委员会全体委员须严格遵守各有关规定和章程,恪尽职守,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或打击、压制应聘人员,对不能公正、客观地发表考核聘任意见的委员,上级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考核聘任工作,宣布考核聘任结果无效,并对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本章程由文化部人事司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章程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陕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24号


  《陕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已经省政府2007年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长:袁纯清

                      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志,是指冠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本省的地方志分为三级:省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含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编纂的地方志、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订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六)负责地方志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地方志理论研究;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专职编纂人员的配备应当和地方志工作的要求相适应。



  第七条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拟订本行政区域地方志编纂的工作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本级地方志工作规划承担相应的编纂任务。



  第九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为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提供有关地方志资料的,可以获得适当报酬。



  第十条 地方志书实行审查验收制度。省编纂的地方志书实行分志单独审查,设区的市、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书实行整体审查。



  第十一条 省编纂的地方志书各分志和设区的市编纂的地方志书实行初审、终审两级审查验收制度:



  (一)省编纂的地方志书各分志由承编单位初审,设区的市编纂的地方志书由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初审,通过后,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



  (二)省编纂的地方志书各分志和设区的市编纂的地方志书,终审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重要的省级综合类志书应当报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



  第十二条 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书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查验收制度:



  (一)初审由县(市、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通过后,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审查;



  (二)复审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通过后,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



  (三)终审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



  第十三条 通过终审的各级地方志书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后,交付出版社公开出版。



  出版社应当出版经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的地方志书正式文本。



  省编纂的地方志书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统一安排出版。



  第十四条 地方综合年鉴按年度编纂出版。《陕西年鉴》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后,方可公开出版。



  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工作机构审查批准后,方可公开出版。



  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的创办、停办、复办应当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出版后3个月内,编纂单位应当将样书和光盘按规定数量分别报送各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将出版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及时在政府门户网站或地方志网站上公布,方便社会使用。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其他以“志”命名的出版物应当真实、客观、准确,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报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行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拒绝承担编纂任务,或者未按要求完成编纂任务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未能在规定时限内提供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未执行审查制度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能在规定时限内报送样书和光盘,或者未按规定数量报送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已出版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志书的编纂,参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抚顺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

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政府


抚顺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


(2002年10月14日抚顺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2年10月21日抚顺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公布)



第一条 为了规范抚顺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规章制定程序,保证规章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政府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解释与备案,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政府规章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三)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为应由市政府制定规章的事项。

第四条 制定市政府规章,应当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是本市规章制定工作的主管部门,其立法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规章计划草案;

(二)组织落实规章起草工作;

(三)审核、修改规章草案;

(四)组织规章草案的可行性调研论证;

(五)协调处理规章起草制定过程中的矛盾;

(六)负责规章的备案工作;

(七)负责规章的印制和汇编出版工作;

(八)负责地方行政立法工作的指导、培训工作;

(九)代市政府具体承办向市人大常委会提报的立法项目等工作。

第六条 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或者“实施细则”、“实施办法”。

第七条 规章以条文形式表述,每条可分为款、项、目。条应冠以“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等,款不冠数字,项应冠以“(一)、(二)、(三)”等,目应冠以“1、2、3”等。

规章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用语准确,文字简明。

第八条 规章的内容包括:

(一)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和主管机关;

(二)权利、义务等具体规范;

(三)法律责任、施行日期;

(四)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

第九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本部门业务和职责范围内根据工作的需要,于每年10月底以前向市政府提出下一年度制定规章的立项申请。

报送制定市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应当对制定市政府规章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

第十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对制定市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进行汇总研究,拟订市政府年度规章制定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政府年度规章制定计划应当明确规章的名称、起草单位、完成时间等。

第十一条 市政府年度规章制定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由起草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经法制部门研究,报分管市长决定;市政府法制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市长提出调整计划的报告。

第十二条 市政府可以确定由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规章的起草工作。

起草部门应成立起草小组,确定一名领导负责起草工作。

起草规章可以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组织起草。

第十三条 部门起草市政府规章,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征求意见会、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十四条 起草市政府规章,涉及市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责或者与其他部门关系紧密的,起草单位应当充分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起草单位与其他部门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起草单位应当在上报规章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规章送审稿)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第十五条 起草单位应当将规章送审稿及起草说明、制定规章的立法依据对照表和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审查。

规章送审稿的起草说明应当就制定规章的立法依据、必要性、规定的主要措施、有关方面的意见等情况作出说明。

报送审查的规章送审稿,应当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部门共同起草的规章送审稿,应当由几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第十六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规章送审稿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与有关规章协调、衔接;

(二)是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

(三)是否符合本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需要;

(四)结构、条文和法律用语是否合理、准确;

(五)需要审查的其他内容。

规章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法制部门可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单位:

(一)制定市政府规章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二)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对规章送审稿确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较大争议,起草单位未与有关机构或者部门协商的。

第十七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将规章送审稿发送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就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听取基层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规章送审稿涉及本市重大问题的,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召开由有关单位、专家参加的座谈会、论证会,听取意见,研究论证。

规章送审稿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将规章送审稿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或者举行听证会。

第十八条 有关部门对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体制、权限分工等问题有不同意见的,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进行协调,达成一致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将主要问题、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市政府法制部门的意见上报市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对规章送审稿、起草说明进行修改,形成规章草案和对草案的说明。

第二十条 市政府审议规章,应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市政府审议规章草案时,由起草部门作说明,也可以由市政府法制部门作说明,与规章草案内容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意见对规章草案进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经分管市长签署意见后,呈请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并在抚顺市人民政府公报和抚顺日报上及时刊登。

在抚顺市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二十二条 规章解释权属于市政府。

市政府规章的解释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参照规章送审稿审查程序提出意见,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公布。

市政府规章的解释同市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市政府法制部门依照《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规章备案格式的规定向国务院、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二十四条 修改、废止规章的程序,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由市政府负责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以及地方性法规修改、废止议案的提出,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编辑出版市政府规章汇编,由市政府法制部门依照《法规汇编编辑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2年11月21日起施行。1996年7月31日市政府发布的《抚顺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抚政发[1996]32号)同时废止。